冬日進補要注意!補錯恐更傷身 中醫教你依4體質判斷 這樣進補最到位

冬天來臨就讓人想要進補養生,但進補也要補對,才能讓身體更健康。中醫師指出,若不確定自己適合什麼藥材保養,可諮詢醫師,藉由辨證論治分析身體的狀況、找出生病的臟腑,配合藥材食材調理,才能達到最佳進補。  

寒性體質患者適合用溫熱藥材促進血液循環

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何盈穎指出,寒性體質的患者,身體因受到寒邪影響,造成動能不足而循環下降,大部分會出現手腳冰冷、容易疲倦等症狀,女性則可見經行腹痛、經血顏色暗紅伴有血塊。食補上可用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枸杞、肉桂等溫熱性藥材,促進血液循環、去除寒氣,提升身體機能的恢復。
 

熱性體質容易口乾舌燥 食補時注意上火問題

何盈穎表示,熱性體質的患者常會想喝冷飲吃冰品,易感口乾舌燥,甚至流鼻血。建議這類型體質的患者在食補時,可選用偏寒涼的藥材,以達到清熱涼血、瀉火解毒的作用,如桑葉、薄荷、連翹、金銀花、淡竹葉等藥材。   另外,像荔枝和芒果等在夏天盛產的水果,處理後冰冰涼涼的大人小孩都愛吃,但本身屬於溫熱性水果,熱性體質的人就要適量服用,以免出現上火的現象。  

濕氣重可用食補減少濕氣累積

何盈穎提到,濕氣重的症狀可以出現在全身各處,如被厚重衣物裹住頭部的頭昏、胸悶難以呼吸;或是四肢沉重無力、下肢浮腫,甚至食慾差、腹脹不好消化,大便黏膩擦不乾淨,這些症狀都是濕邪的表現,在生殖泌尿道方面,也可能出現小便短少、女性有異常白帶的問題。   想要從食補上改善體質問題,可簡單服用一些幫助排尿的藥材,讓多餘的水氣從小便排出,減少濕氣的累積,如茯苓、白朮、薏苡仁、玉米鬚等都是常見又好取得的藥材。
 

燥性體質可多吃白木耳、蓮藕

何盈穎提醒,燥性體質的人容易有燥邪傷人的問題,常有皮膚皸裂、眼鼻乾燥、乾咳、大便乾硬難出等狀況,食補上可多食用白木耳、蓮藕、麥門冬、百合等得以使體內細胞含水度增加,達到中醫所謂滋陰清潤的效果。   ◎ 圖片來源/達志影像/shutterstock提供 ◎ 資料來源/馬光中醫診所
01
甚麼是軟骨素?
軟骨素廣泛存在於我們的軟骨、血管、骨、皮膚和韌帶肌腱之中,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細胞中存有足夠水份。軟骨素不但可以防止軟骨流失,更可以修補已流失的軟骨從而強化關節!另外,軟骨素更有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,能夠維持皮膚、眼角膜晶體等的彈性。鰻魚、山藥、納豆和魚翅等食材都含有軟骨素,雖然不是難以攝取的食材來源,但亦不是我們每天隨時都能夠進食的食物。因此想要補充足夠軟骨素的話,不妨考慮從營養補充品入手,儘早保護好珍貴的軟骨關節!
02
細讀成份,如何挑選最佳軟骨素?

營養補充品不但方便服用,配方更加入了能夠使軟骨素功效發揮得更好的其他營養成份,讓你再忙都可以輕鬆吃出健康身體!有助人體吸收軟骨素和提升關節健康的營養素有些甚麼?以下為你逐一拆解!

  • 葡萄糖胺硫酸鹽:簡稱葡萄糖胺,可以製作出使我們關節柔軟彈性的蛋白多醣,同時保護和強化軟骨結構,在纾缓關節痛方面有顯著的功效。
  • MSM:全名為甲基硫醯基甲烷,可以在新鮮蔬菜、肉類和乳製品中找得到,具有卓越的抗體內發炎功效,同時能夠抑制軟骨組織的磨蝕,緩和關節痛症。
  • 維他命D:維他命D是對骨骼很有益的營養成份,而且有助身體更好地吸收鈣質,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重要營養之一。

Author

admin